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30 10:17:07  浏览:945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监察部


关于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的通知

建规[2009]53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监察厅,直辖市规划委(局)、监察局:

  为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部署,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提高城乡规划依法行政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决定针对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治本,以有效预防房地产开发领域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明纪律,加强监管,推进房地产开发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力争通过1至2年的专项治理,使房地产开发领域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问题明显减少,房地产开发中规划审批环节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促进城乡规划依法行政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工作依据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等。

  2.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关于印发<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市场经济活动,为个人和亲友谋取私利的处理规定>的通知》(中纪发〔2004〕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8〕131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建规〔2008〕227号)等。

  二、主要内容

  (一)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1.各地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通知》要求,对本地区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的具体条件、审批程序及管理措施作出明确规定,抓紧完善容积率管理的相关制度。

  2.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制定的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中违反国家关于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相关内容进行清理。对清理出的规范性文件,按照“谁发布谁纠正”的原则,提请或督促原发布机构予以纠正。

  3.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要进一步完善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

  (二)加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特别是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1.对建设用地容积率指标的规划管理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在城市规划区内以划拨、出让、转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用地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管理情况,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建设用地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管理情况,同一房地产项目(含分期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在给出规划条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规划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项目竣工规划核实过程中对建设用地容积率等强制性指标的管理情况。

  2.对调整容积率指标、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情况进行检查。对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期间领取规划许可的所有房地产项目进行清理。重点对其中涉及提高容积率,以及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城市水源和河湖水系用地、绿化用地、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用地、工业用地变更为商业、住宅用地的房地产项目进行逐一清理检查。查清项目提高容积率、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是否有法定依据,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是否依法公开,是否有土地价款和配套规费流失等情况。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严格依法处理。

  (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完善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通过监督检查、受理群众举报等多种渠道拓宽案件线索来源,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用地规划变更、容积率调整中玩忽职守、权钱交易等违纪违法行为。

  三、进度安排

  专项治理工作采取自查自纠与逐级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分三个阶段展开:

  (一)部署动员阶段(2009年4月)。本通知下发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将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组织举办专项治理骨干学习培训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于2009年4月30日前上报本地区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2009年5月至12月)。各省(区、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组织本地区的自查自纠,开展清理检查。7月底,各地要完成对规定的房地产项目的自查自纠,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各类汇总统计表;10月底,各省(区、市)完成对各地(市)的抽查,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各类汇总统计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将适时组织调研督导组,对各地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和督导。10至11月,两部对各地专项治理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对各地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和有投诉举报的房地产项目进行重点检查;年底前,两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专项治理工作情况及查结的典型案例。

  (三)巩固、深化阶段(2010年1月至12月)。对前期专项治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巩固、深化前期专项治理工作成果的思路、措施;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组织修订完善城乡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城乡规划管理的长效机制,规范新时期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房地产开发中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问题专项治理,对于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遏制房地产领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势头,深化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工作,促进城乡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对此都作出了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专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好。

  专项治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牵头,会同监察部共同组织开展,两部成立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专项治理实施工作和政策指导。各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要根据各自职能分工,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共同做好专项治理工作。

  (二)突出治理重点,提高工作实效。各地要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摸清本地房地产开发中规划变更、容积率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务求实效。在专项治理内容上,要紧紧围绕完善制度、清理检查、查处案件这三项任务。在完善制度上,重点要尽快对本地建设用地容积率调整的具体条件、审批程序及管理措施作出明确规定;在清理检查上,重点是要对提高容积率、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房地产项目进行深入检查;在查处案件上,重点要查处利用审批权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问题。在专项治理对象上,要以地级及以上城市为重点,切实加强对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和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检查。各省(区、市)要加强对专项治理重点内容、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对组织领导不得力、健全制度不及时、项目清理不彻底、整改纠正不到位的地区,要重点检查,督促落实。

  (三)认真整改纠正,严肃责任追究。各地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严格监管,严肃纪律。自查自纠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制定并落实整改措施,依法依规处理到位,对违规审批的要及时纠正;对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要坚决制止;对利用审批权索贿受贿的要予以严惩;对清理检查搞形式、走过场和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工作中遇到重要问题要及时报告。

  加强社会监督,注意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公布专项治理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畅通举报渠道。对群众举报的案件线索,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核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在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中搞权钱交易、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附件:

    1.房地产开发中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专项清理检查统计表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wj/csgh/200904/P020090429536435788773.doc
    2.房地产项目中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自查自纠登记表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wj/csgh/200904/P020090429536435939440.doc
    3.专项治理期间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统计汇总表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wj/csgh/200904/P020090429536435932657.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二○○九年四月十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扬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暂行规定

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


扬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75号


《扬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暂行规定》已于2011年5月29日经市政府第4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市长:


二O一一年六月二日



扬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环境,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根据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以下简称控烟)工作实行“限定场所、单位负责、加强引导、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三条 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爱卫会)主管本市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其下设的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爱卫办)具体负责相关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市爱卫会各成员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公共场所控烟的相关工作。

卫生、教育、文广、体育、烟草专卖、旅游、工商、食品药品监督、交通、商务、公安、城管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规定和其他相关规定,共同做好公共场所控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下列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一)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及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室内外区域;

(二)除前项以外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场所、学生宿舍、餐厅等室内区域;

(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室内区域;

(四)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客渡轮等公共交通工具内;

(五)图书馆、影剧院、音乐厅、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各类公共文化场馆的室内区域;

(六)国家机关提供公共服务的室内办事场所;

(七)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议室、食堂和电梯等;

(八)体育场馆的室内区域及室外的观众坐席、比赛赛场区域;

(九)法律、法规 、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吸烟场所。

公园、广场举行集会等重大活动时禁止吸烟。

第五条 下列公共场所室内区域可按本规定第六条的要求划定吸烟区或设置专用吸烟室,吸烟区或专用吸烟室以外的区域禁止吸烟:

(一)经营性洗浴中心(含浴室)、足浴、按摩保健、美容美发场所的服务区域;

(二)歌舞、游艺娱乐场所的服务区域;

(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营业区域;

(四)公共汽车、出租车、船舶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等候区域或售票区域;

(五)商业、金融业、邮政业、电信业等行业的室内营业场所;

(六)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共用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活动场所等区域;

(七)经营性住宿场所应当设置无烟楼层或者无烟客房;

(八)拥有50个以上餐位的经营性餐饮场所应当设置无烟包厢。

第六条 本规定第五条要求公共场所划定吸烟区或者设置专用吸烟室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具备独立的通向户外的通风设施;

(二)与非吸烟区、非吸烟室有效隔离;

(三)远离人群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

(四)设置明显的标识;

(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设置统一的控制吸烟宣传标识。

第七条 禁止吸烟场所所在单位应负责禁止吸烟的监督和管理,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禁止吸烟的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结合本单位具体实际,做好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内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标志和监管部门电话,不设置吸烟器具;

(四)在禁止吸烟的场所内不得设置附有烟草广告的标志和物品;

(五)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内的吸烟者,劝其停止吸烟或离开该场所。

第八条 在禁止吸烟场所,被动吸烟者有权要求吸烟者停止吸烟;有权要求禁止吸烟场所的所在单位履行本规定第七条第一款第(三)至(五)项的职责;有权向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管理部门举报违反本规定的行为。

第九条 全社会均应支持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积极开展吸烟有害健康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营造无烟环境意识。 

第十条 禁止中小学生吸烟。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烟草制品经营者必须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售烟”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吸烟行为的干预监测工作,开展控烟咨询服务。

医疗机构应当为吸烟者提供戒烟指导和帮助。

第十二条 控制吸烟工作的监督管理按照以下规定实施:

(一)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直接管理的学校的控制吸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文化综合执法机构负责对文化、娱乐场所的控制吸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三)交通部门负责对公共交通工具及其有关公共场所的控制吸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四)卫生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餐饮业经营场所的控制吸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五) 公安部门负责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控制吸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六)工商部门负责对商场、超市的控制吸烟工作进行宣传教育;

(七)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有关公共场所的控制吸烟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鼓励创建无烟单位。对在公共场所控烟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控烟工作做得不好的部门和单位不得评为文明单位。因控烟工作做得不好而影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将依据《扬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问责办法》实行问责。

第十四条 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的,由公安消防机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

第十五条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发现吸烟不予制止或者未悬挂禁止吸烟标志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直至由文化行政部门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第十六条 公共场所随地乱扔烟头的,由市容环卫管理部门责令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处以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十七条 对在禁止吸烟场所内吸烟,不听劝阻且扰乱社会秩序,或者阻碍有关部门依法执行职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部门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向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控制吸烟行政管理部门、监督执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控烟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原《扬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市政府第11号令)即行废止。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2004年度政务督查考核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营市2004年度政务督查考核办法的通知

二OO四年六月十八日 东政办发〔2004〕2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2004年度政务督查考核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东营市2004年度政务督查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单位干事创业,奋发有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负责市政府系统的督查考核工作,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督查考核工作的通知》(东发[1999]3号)规定,负责市直各部门、单位特殊贡献考核的汇总和审核工作。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助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考核县区政府的工作。
  第三条督查考核人员履行职责,应当客观公正、廉洁奉公,摸实情、说实话、拿实法、见实效。既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好典型好经验,指导全市相关工作的开展;又要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向领导反馈,当好参谋助手。
  第四条督查考核的原则
  (一)全方位、全过程督查考核的原则。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对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及垂直管理单位的工作进行督查考核,做到不漏部门、不漏事项;对所督查考核的事项实行全过程督查,确保件件落到实处。
  (二)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高效率、快节奏地开展督查考核,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准确、客观地反映工作落实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原则。市政府主要督查考核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单位的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即各项工作或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责任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督查考核的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区政府、市政府部门单位的副职和各委办局、科室及具体承办人员,层层落实任务。
  第五条督查考核的范围为各县区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及垂直管理单位。
  第六条督查考核的内容
  (一)市委、市政府当年工作重点及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收支预算等总体工作目标的落实和完成情况。
  (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人代会等大型会议确定事项的落实和完成情况。
  (三)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的落实和完成情况。
  (四)上级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临时交办、批办事项的落实情况。
  (五)上级会议、文件和省政府部署的督查事项的落实情况。
  (六)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落实情况及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情况。
  (七)依据“三定”方案所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各部门、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
  (八)特殊贡献的考核认定。
  第七条督查考核指标的划分
  (一)市政府各部门、单位考核指标分为常规性工作、专项督查和特殊贡献三部分。
  (二)县区考核指标分为常规性工作、导向性工作和专项督查三部分。
  第八条督查考核指标的制定和下达
  (一)市政府部门、单位常规性工作目标。年初,各部门、单位向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提报年度目标任务,经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综合平衡,送分管市长审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下达到各部门、单位。
  (二)县区工作目标。常规性工作考核内容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根据全市当年经济发展目标和各县区上年目标完成情况综合平衡拟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后,下达到各县区。导向性工作的考核内容由市政府确定下达。
  (三)专项督查。依据有关会议和市领导研究确定的任务,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以督查通知单的形式,下达到有关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
  (四)市直部门、单位特殊贡献。根据争取资金、项目的难易程度,划分为10种类型进行考核。特殊贡献作为被考核单位的保底任务,根据完成情况相应计入督查考核总分。
  第九条同一事项需几个部门共同研究落实的,以主办单位为主,协办单位要主动配合主办单位开展工作。
  第十条督查考核的方式
  (一)公开督查。把督查的事项、内容、时间等告知被督查单位,使其提前做好准备,围绕督查问题狠抓落实。
  (二)随机督查。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直接深入到督查现场,了解督查事项的实施、进展和落实情况,或采取电话询问、审阅材料等形式,了解掌握督查事项的落实情况。
  (三)联合督查。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组织市直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或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联合督查。
  (四)跟踪督查。对全程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在规定时限内完不成工作任务的单位进行跟踪督查,直至落到实处。
  (五)重点督查。市领导对某些重大事项和项目亲自督查时,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及时提供有关情况,搞好综合反馈。
  第十一条督查考核的调度与反馈
  (一)强化调度。对常规性工作采取公开督查与联合督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工作任务的落实。对专项督查事项采取跟踪督查和随机督查的方式,按照市领导决定事项的具体要求,及时调度工作进展情况,确保领导的决策落到实处。对特殊贡献采取随机督查和重点督查的方式,由各部门、单位随时提报争取的资金和项目,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会同市招商办及时认定、审核和汇总。
  (二)深入调研。督查考核人员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督查调研,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存在的问题,向市领导做好反馈,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及时通报。对特殊贡献,实行随时通报、半年累计通报、年终总通报制度。工作进展较快的单位,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利用督查通报和新闻媒介等手段,及时予以表扬、宣传;工作进展迟缓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对常规性工作,实行半年一通报、年终总通报制度。对专项督查,凡在规定时间内无人力不可抗拒因素而完不成任务的,及时通报批评,年终予以扣分。
  第十二条督查考核结果的认定
  (一)全面考核。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牵头,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对各县区、市政府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列入督查的内容进行全面考核。对特殊贡献交叉部分,先由市直有关部门、单位充分协商,协商不成的,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裁决,市领导审定。
  (二)认真核实。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根据督查考核情况,认真进行核实,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分别计算出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的得分,并将分数反馈到各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经核实认可后,汇总情况,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
  (三)兑现奖惩。根据各部门、单位和县区得分情况,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提出奖惩建议,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予以兑现奖惩。
  第十三条督查考核结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四条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市政府部门、单位常规性工作和专项督查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2、市直部门、单位特殊贡献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
  3、县区考核内容及计分标准
  4、考核程序及奖惩办法
  5、政务督查考核范围及市政府部门、垂直管理单位分类表

附件1:市政府部门、单位常规性工作和专项督查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

  一、督查考核内容和完成时间要求
  (一)常规性工作,指《办法》第六条(一)、(二)、(七)款规定的内容。常规性工作以年度为考核时间单位,各部门、单位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下达的各项任务在本年度内提前完成。
  (二)专项督查,指《办法》第六条(三)至(六)款规定的内容。
  1.市政府常务会议、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其具体办理内容和完成时间以督查通知单为准。没有时间要求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须在会议召开后一个月内,将有关事项的落实情况报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
  2.上级和市委、市政府领导临时交办、批办的事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承办单位要按办理时限和领导要求,及时、认真、准确地办理。
  3.其他决策事项的办理,按具体要求承办。
  二、考核计分标准
  满分为100分,分数构成有7项:常规性工作40分,专项督查25分,特殊贡献5分,市委、市政府领导评议10分,市直部门互评5分,上级主管部门评议5分,社会评议10分。
  三、奖分和扣分
  (一)奖分项目。受到国家、省委和省政府、国家部委、省直部门表彰的,表彰内容为本部门、单位全面工作的,分别奖2分、1分、0.8分、0.4分;表彰内容为部分或单项工作的,按以上奖分20%的比例奖分;领导和管理单位全面工作受到表彰的按20%、单项工作受到表彰的按5%的比例,给其主管部门奖分。其中,上述奖项表彰全市工作的,按以上奖励标准减半为此项工作的主管部门奖分。
  获得同一系统多级奖励、多项奖励的,按最高奖励级别奖分;获得不同系统奖励的分别奖分,分数相加之和不能超过最高级别全面工作的奖分。计分截止时间为表彰文件发文日期,跨年度发文的,奖分计入下一年度。
  (二)扣分项目
  1.工作发生失误被省级、中央级新闻媒体曝光给我市造成不良影响的,每次分别扣1分、2分。由市委宣传部认定。
  2.部门及其领导管理单位干部职工未经批准,随意到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经认定属实的,每次扣1分。由市招商办、监察局会同有关部门认定提报。
  3.干部职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每出现1人次扣1分,年终取消表彰奖励资格。由市计生委认定提报。
  4.干部职工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受到处理的,每1人次扣0.5分;发生社会治安案件,以及发生违法犯罪案件受到刑事处罚的,每1人次扣1分。由市监察局、公安局征得市综治办、法院、检察院意见后认定提报。
  5.干部职工发生越级到省、进京上访事件的,个人访每起分别扣0.5分、1分,集体访每起分别扣1分、2分。由市信访局提报。
  6.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的,每次扣0.5分,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认定;对招商引资工作设置障碍,受到外来投资者投诉,经查证属实而受到市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通报批评的,每次扣0.5分,由市外来投资者投诉中心提报。
  7.没按要求完成专项督查任务的视情扣分,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认定。
  (1)不按时限要求报送情况的,每次扣0.2分。
  (2)办理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每次扣0.2分。
  (3)无故不落实或弄虚作假的,每次扣2分。
  (4)年度内出现3次以上情况者加扣1分。
  8.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及时、准确通报各部门、单位工作进展情况,工作中每出现一次失误,视情扣市政府办公室0.2分,年度内出现3次失误时加扣1分。
  9.各提报部门要及时、准确地提报有关工作情况,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凡提报不实、弄虚作假的扣2分。

附件2:市直部门、单位特殊贡献考核内容及计分办法

  一、考核内容及计分比例
  (一)从上级主管部门及计划、财政部门争取资金和项目。指用于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或社会公益性事业的资金;市直部门和单位从垂直管理单位争取的用于本部门、单位固定资产建设或社会性项目的资金;向上级部门争取的用于地方经济建设的有偿资金。不含部门和单位用于自身经常性费用支出的资金。
  1.无偿资金。以年终实际到位数额为准,证明资料为有关文件、到位资金证明、银行拨款单等。
  从形态上分以下两种类型计分:(1)货币资金,按引进难易程度分三种类型计分:a.在没有任何政策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做工作争取来的资金,按100%的比例计分。b.政策性资金和应交未交款项,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分。c.其他类型的资金,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分。(2)以物折款,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分。(3)利息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有偿资金,按利息差折算成无偿资金。
  垂直管理单位争取的资金不含上级主管单位对其安排的正常经费、用于自身基本建设和固定资产购置的资金。
  2.项目资金。以形成固定资产的数额,按不高于50%的比例计分。
  市直部门、单位与县区及乡镇共同争取的资金和项目,按到位资金的60%给市直部门、单位计分。
  (二)争取其他生产要素。按年终实际到位情况、发挥的效益和届时的市场价格折算资金,并按不高于50%的比例对应部门、单位争取无偿资金的类别计分。以提供的生产要素清单和其他有效证件为准。
  (三)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或个体私营业户从市域外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的,按不高于50%的比例,根据市直部门和单位特殊贡献类型中无偿资金标准折分;其他按解决困难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或实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情况予以折分。
  (四)其他。按实际情况予以折分。
  按上述规定不能折分的,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酌情认定和计分。
  二、争取资金和项目折资考核标准及计分办法
  为便于督查考核与招商引资工作的衔接,即各部门、单位完成的特殊贡献按一定比例抵顶招商引资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将市委各部门和单位、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院、检察院等一并归类列出。根据部门、单位性质和争取资金的难易程度,将市直95个单位分为以下10种类型分别计算特殊贡献得分。
  (一)市财政局1个部门,争取无偿资金,每65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600万元计1分。
  (二)市计委、经贸委、农业局、水利局、交通局、公路局、黄河河口管理局7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5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500万元计1分。
  (三)市外经贸局、科技局、油区办(油地校办)、环保局、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地税局、国税局7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4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450万元计1分。
  (四)市信息产业局、民政局、东营供电公司3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35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400万元计1分。
  (五)市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海洋与渔业局、畜牧局4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3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350万元计1分。
  (六)市国土资源局、粮食局、物价局、供销社、东营港务局5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25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300万元计1分。
  (七)市建委、规划局、房产管理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政局、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盐务局、邮政局10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2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250万元计1分。
  (八)市法院、检察院、教育局、计生委、外侨办、旅游局、统战部、侨联、工商联、公安局、安全局、司法局、广电局、烟草专卖局14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15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150万元计1分。
  (九)市体改办、人事局(编办)、劳动保障局、安监局、文体局(版权局)、卫生局、市政府调研室、残联、科协9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1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100万元计1分。
  (十)市委办公室、纪检委(监察局)、政法委、组织部、宣传部、人大办、政协办、信访局、老干部局、市委政研室、市直机关工委、市委党校、党史研究室、接待处、东营日报社、总工会、妇联、团市委、文联、社科联、民盟东营市委、市政府办公室、仲裁办、审计局、统计局、招商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老龄办、贸促会、气象局、东营海关、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东营海事处、人行、东营银监分局35个部门和单位,争取无偿资金,每10万元计1分;争取项目资金,每60万元计1分。
  三、特殊贡献抵顶招商引资任务指标的比例
  以上部门和单位完成的特殊贡献数额,超过基数部分抵顶招商引资任务。其中,无偿资金部分按照折算后的金额抵顶;项目资金部分按照折合资金不高于50%的比例抵顶。

附件3:县区考核内容及计分标准

  一、考核内容
  常规性工作:衡量县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综合指标,主要包括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工业利税、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确保、登记失业率等。
  导向性工作:包括招商引资、个体私营企业纳税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
  二、计分标准
  基本分为150分。其中完成各项指标为120分,专项督查30分。各项指标中,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个体私营企业纳税额、招商引资各占10分,其余8项各占5分。
  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工业利税、第一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个体私营企业纳税额,按照确定的增长比例,每增加(减少)一个百分点,增加(减少)0.1分。
  进出口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按照确定的增长比例,每增加(减少)一个百分点,增加(减少)0.1分,且每项最高分值不超过1分。
  生产总值每增加(减少)1亿元,增加(减少)0.1分;地方财政收入每增加(减少)1000万元,增加(减少)0.1分;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减少)1亿元,增加(减少)0.1分;第一产业增加值每增加(减少)1亿元,增加(减少)0.1分;出口额每增加(减少)1000万美元,增加(减少)0.1分;实际利用外资每增加(减少)500万美元,增加(减少)0.1分。
  以上指标,增幅和绝对值得分,各按50%的权数计分。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限额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农民人均纯收入、招商引资,完成或超额完成按满分计,未完成的按照实际完成数额计分。
  两个确保,达不到100%的扣5分。
  登记失业率,超过下达指标的,每超出0.1%扣0.5分。

附件4:考核程序及奖惩办法

  一、考核程序
  考核工作由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负责组织和协调,考核结果经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认定后,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单位。被考核单位如对考核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考核结果3日内申请复核。
  二、奖惩办法
  (一)对市政府各部门、单位考核结果的奖惩。对得分在75分(含75分)以上且居前10名的经济部门和前5名的非经济部门(被确定为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的,不重复表彰,依次下沿),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得分低于75分且位居后5名的两类部门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批评;对连续两年得分低于75分、且位居后3名的任职满2年的两类部门的正职或主持工作的副职,建议市委、市政府给予降级、降职。
  (二)对市直部门、单位特殊贡献考核结果的奖励。根据完成任务情况,除按比例得到最高5分的权数分数外,再按得分排名计奖,并按一定比例抵顶招商引资任务指标。
  1.特殊贡献奖金总额由市委、市政府确定。原则上60%由财政支出,40%由受益单位支出。
  2.每个考核年度,按奖金总额与总得分的比值,计算出每1分值的奖金数额,再按部门和单位实际得分计奖。其计算公式为:
  特殊贡献奖金总额
  特殊贡献奖金额=×部门和单位得分
  总得分
  3.部门和单位所得奖金,50%直接奖给特殊贡献突出的有功人员;其余50%根据贡献大小奖给其他有关人员。
  (三)对垂直管理单位考核结果的奖惩。
  垂直管理单位与市政府各部门、单位一起排名,得分在75分(含75分)以上且分别进入前10名和前5名的两类单位,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得分低于75分且分别位居后5名的两类单位,市委、市政府通报批评,并将考核结果及时通报给其上级主管单位。
  (四)对县区考核结果的奖惩。对得分在75分(含75分)以上且位居前三名、未被一票否决的县区(被确定为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的,不重复表彰)予以通报表彰,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得分低于75分、且位居最后1名的县区予以通报批评。
  三、几点说明
  (一)凡考核绝对数指标的,按该任务的基本分值与任务完成率的积计分。
  (二)年终数字以市统计局统计资料为准。不在统计局统计范围内的,以部门、单位统计和考核小组抽样调查数为准。
  (三)因自然灾害等人力不可抗拒因素严重影响完成指标任务的,由被考核单位提出申请,经市督查考核委员会认定后免予考核。

附件5:政务督查考核范围及市政府部门、垂直管理单位分类表

  一、经济部门(42个)
  1.计委;2.经贸委;3.科技局;4.财政局;5.建委;6.交通局;7.水利局;8.农业局;9.林业局;10.海洋与渔业局;11.外经贸局;12.粮食局;13.审计局;14.环保局;15.油区办(油地校办);16.物价局;17.体改办;18.招商办;19.东营经济开发区管委会;20.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1.畜牧局;22.东营港务局;23.公路局;24.质监局;25.供销社;26.信息产业局;27.国税局;28.地税局;29.工商局;30.东营海关;31.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2.东营供电公司;33.烟草专卖局;34.黄河河口管理局;35.房产管理局;36.盐务局;37.人行;38.规划局;39.东营海事处;40.邮政局;41.东营银监分局;42.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二.非经济部门(25个)
  1.市政府办公室;2.教育局;3.公安局;4.民政局;5.司法局;6.人事局;7.劳动保障局;8.国土资源局;9.文体局;10.广电局;11.卫生局;12.计生委;13.统计局;14.旅游局;15.外侨办;16.安监局;17.市政局;18.市政府调研室;19.仲裁办;20.老龄办;21.安全局;22.药监局;23.气象局;24.残联;25.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