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9 18:41:18  浏览:808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唐政办函〔2006)62号




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唐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驻唐有关企事业单位:


为加强城区清扫保洁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城区清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唐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现将此《办法》印发给你们,请各区、各有关单位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四日





唐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区清扫保洁管理工作,巩固扩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解决好城区清扫保洁管干不分的问题,强力推动环卫体制改革,优化人居和投资环境,建立健全城区清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有关规定,结合唐山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市建成区内各主次干道、支路、“门前三包”单位门前所属路面、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均为城区清扫保洁和监督范围。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条 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唐山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城区清扫保洁考核标准,并负责全市城区清扫保洁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及奖惩工作。各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所辖区域城区清扫保洁的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及奖惩工作。


第四条 各区政府、市城市管理 、房管 、工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城区清扫保洁工作的监督管理。城区范围内企业、村(居)委会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做好清扫保洁工作。


第五条 街道办事处和各乡政府负责对所辖支路、居民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实行清扫保洁月检查考核制度。各区政府和市城市管理、房管、工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作好检查考核工作,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于每月25日前报送市爱国运动委员会。


第七条 市爱卫办组织爱卫会有关委员部门成立考评办公室,对各区、市城管、房管、工商部门上报情况进行抽查和考核,并将明察、暗访的情况进行汇总,建立检查考核档案,写出情况通报。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清扫保洁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实行分片、分段包干责任制,责任到人。

第九条 实行清扫保洁工作政务公开。将清扫保洁人员、保洁公司、监管部门及责任人在明显位置向社会公布,清扫保洁人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条 建立健全各级清扫保洁专业监管队伍,充分发挥专业部门职能作用。


第十一条 建立群众监督队伍。各区、市房管、城管部门、有关厂企及基层单位要聘请一定数量的群众卫生监督员。


第十二条 加强新闻媒体监督。市爱卫会要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报社的舆论宣传作用,实行新闻媒体监督。


第十三条 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指导。各级各部门聘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卫生巡视员,对全市的清扫保洁进行巡视与指导。


第十四条 各级爱卫会要设立群众举报电话,接受群众投诉,并对群众举报问题,查实后责成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实行群众评议城区卫生制度,并把群众评议作为检查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 奖励处罚




第十五条 市爱卫会对各区政府和市城管、房管、工商部门及有关厂企清扫保洁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 市爱卫会对每月检查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分别送达责任区、责任部门和市财政部门,作为核减清扫保洁经费的依据。同时将检查考核结果在新闻媒体公布,并记入档案,作为年终单位和个人评先奖励的依据。


第十七条 市财政部门根据年度预算,将清扫保洁经费总额的90%下达给各责任区、责任部门,以保证清扫保洁工作的顺利开展。预留的10%经费,根据市爱卫会提供的考核结果和测算的各单位全年经费核减额,扣除后再分别拨付相应单位。 [计算公式为:应拨款数(万元)=总拨款数(万元)—扣分/总分×总拨款数(万元)]核减经费总额不高于拨款总额的8%。


第十八条 市财政局对各区政府、房管部门核减的经费,由市爱卫会根据奖优罚劣的原则,提供奖励经费名单作为对城区清扫保洁责任单位奖励经费的补贴。


第十九条 集贸市场的清扫保洁经费,采取由各区政府或办事处向市场主办单位收取的方法,纳入城区清扫保洁经费,统一使用和管理。


第二十条 凡受到市级通报批评或新闻曝光的直接监管部门和责任人,要向市爱卫会和上级主管单位写出书面检查,制定整改措施;凡受到省级以上一次和市级两次通报批评和新闻媒体曝光的各级行政监督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取消年终单位和个人文明、卫生评先资格;受到省级以上一次检查或暗访通报批评、市级两次通报批评和市级新闻媒体曝光的城区清扫保洁承包单位,取消其承包资格,两年内不得承包唐山城区清扫保洁工作。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相关标准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另行公布。
第二十二条 各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大厂企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的通知

河北省衡水市人民政府


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滨湖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衡水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0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衡水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河北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古树名木及其设施的保护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古树名木,是指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市园林绿化和市林业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范围分别鉴定列为保护的树木:

(一)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上,外貌古老苍劲的大树;

(二)名木指树种珍贵,国内外稀有的树木;

(三)具有历史价值或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

第四条 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市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并监督、检查本办法的实施。地处城市、建制镇的古树名木,由区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地处农村的古树名木,由区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管理古树名木的责任。古树名木生存地所在单位,即为该古树名木的具体管护单位。管护单位应在当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直接领导下进行管护工作。

公园、寺庙、机关、部队、学校、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内生存的古树名木,由所在单位管护。

住宅小区、居民院落或其他公共地带内生存的古树名木,由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指定村民委员会或指定专人管护。

第六条 古树名木的管护及设施所需的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费予以解决。

第七条 对符合第三条规定受保护的古树名木,市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应对其进行统一登记,建立档案,落实管护单位,并设立保护标牌,标明树名、树龄、等级、编号、管护单位,并应制定出具体的养护管理办法和技术措施。对有特殊历史价值和重要纪念意义的古树名木应建立说明牌。

第八条 古树名木管护单位要切实做好保护工作,禁止下列损害其生长的行为:

(一)损伤树皮,攀折树枝,在树身上敲打、钉钉、刻划、架电线、缠绕铁丝、拴绳挂物;

(二)在树冠覆盖范围内圈围、挖土、堆物、堆肥、堆料、堆垃圾或焚烧物品;

(三)借树搭棚或兴建临时建筑;

(四)在树根附近倾倒有害污水、废渣;

(五)在距树木基部边缘半径2米以内封砌地面;

(六)未经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或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同意,随意采集树枝和果实。

第九条 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和管护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长势濒危的,应当提出抢救措施,并监督实施。

第十条 古树名木的管护单位,应在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按照技术规范,做好松土、浇水、施肥和防治病虫害等养护工作。古树名木受害或者长势衰弱,管护单位应及时报告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并按要求进行治理、复壮;如遇大风、洪水、雷电等异常危害时,要采取紧急保护措施,同时向园林绿化或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采取措施,做好保护工作。

第十一条 对死亡的古树名木,由区(县)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查明原因,上报市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核查无误后,予以注销。需采伐的应按规定申请办理许可证,凭证采伐,木材归树权单位所有。

第十二条 城乡建设规划和建设工程,涉及古树名木时,建设单位在执行规划设计、征用土地过程中,应当严格保护,避让或设立古树名木保护措施。建筑物(包括地下管线)同树冠边缘的距离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共同研究,确定避让保护措施。四周均为建筑群体的,应当有一方的建筑高度不超过7米,以保证树木有合理的生长环境和条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应先征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意见,再划红线。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对施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市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应在竣工验收时进行检查,如发现古树名木有被损伤或造成死亡的,应追究建设单位的责任。

第十四条 严禁砍伐、随意移植古树名木。如遇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确实无法避让,确需移植的,应当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研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移植应当精心操作,保证质量。移植费和移植后的保护措施以及有关养护费,由建设单位负责。

第十五条 对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生产设施或兴建的违章建筑,其生产单位或建筑单位、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在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的限期内主动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清理违章建筑的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定强制拆除。

第十六条 对有重要纪念意义或特殊价值的古树名木,应保留其原貌,对枯枝应采取防腐措施加以保护,不得随意修剪。

第十七条 对管护古树名木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视其情节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古树名木尚未遭受损伤的,应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其停止损害行为;已造成损伤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对直接责任者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条,不按技术规范养护古树名木,致使其生长受到影响的,除责令其改正外,对管护单位处以100元—300元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擅自处理自然死亡的古树名木的,对管护单位处以300元—500元罚款,并没收其木材。

(四)对因管护不善造成古树名木死亡的,由直接责任单位或个人按古树名木价值(一般按树木材积量赔偿费的3-5倍计算)赔偿损失,并按损失费的1-2倍处以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规定,损伤、擅自迁移、砍伐或因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古树名木死亡的,由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或个人处以1000元—10000元罚款。

第十九条 园林绿化、林业主管部门及其管理人员应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管理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的通知

民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


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的通知

民发〔2008〕1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08〕54号)要求,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统计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会同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人民政府,在实地调查核定和综合分析评估汶川特大地震致灾强度、灾情严重程度和地质灾害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已经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第23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印发。

                           民 政 部
                           发 展 改 革 委
                           财 政 部
                           国 土 资 源 部
                           地 震 局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评估结果

  一、极重灾区
  共10个县(市),分别是四川省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茂县、安县、都江堰市、平武县、彭州市。
  二、重灾区
  共41个县(市、区),其中:
  四川省(29个):理县、江油市、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旺苍县、梓潼县、绵阳市游仙区、德阳市旌阳区、小金县、绵阳市涪城区、罗江县、黑水县、崇州市、剑阁县、三台县、阆中市、盐亭县、松潘县、苍溪县、芦山县、中江县、广元市元坝区、大邑县、宝兴县、南江县、广汉市、汉源县、石棉县、九寨沟县。
  甘肃省(8个):文县、陇南市武都区、康县、成县、徽县、西和县、两当县、舟曲县。
  陕西省(4个):宁强县、略阳县、勉县、宝鸡市陈仓区。
  三、一般灾区
  共186个县(市、区),其中:
  四川省(100个):郫县、成都市金牛区、成都市青白江区、成都市新都区、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市锦江区、成都市青羊区、成都市温江区、成都市武侯区、名山县、邛崃市、金堂县、南部县、蒲江县、成都市龙泉驿区、射洪县、乐山市金口河区、巴中市巴州区、新津县、丹巴县、南充市顺庆区、夹江县、天全县、丹棱县、金川县、通江县、雅安市雨城区、洪雅县、双流县、仁寿县、乐山市沙湾区、峨边彝族自治县、康定县、沐川县、仪陇县、马边彝族自治县、井研县、南充市高坪区、彭山县、犍为县、荥经县、荣县、西充县、泸定县、乐山市五通桥区、峨眉山市、简阳市、马尔康县、青神县、南充市嘉陵区、蓬安县、资阳市雁江区、眉山市东坡区、华蓥市、平昌县、乐山市市中区、营山县、安岳县、达州市通川区、乐至县、大英县、遂宁市船山区、万源市、甘洛县、威远县、遂宁市安居区、红原县、岳池县、达县、武胜县、广安市广安区、自贡市大安区、资中县、越西县、渠县、蓬溪县、自贡市自流井区、自贡市沿滩区、富顺县、内江市东兴区、自贡市贡井区、内江市市中区、隆昌县、屏山县、宜宾县、南溪县、大竹县、宜宾市翠屏区、若尔盖县、宣汉县、美姑县、雷波县、泸县、邻水县、开江县、阿坝县、道孚县、冕宁县、九龙县、高县。
  甘肃省(32个):礼县、宕昌县、清水县、崇信县、天水市秦州区、临潭县、武山县、甘谷县、灵台县、平凉市崆峒区、天水市麦积区、秦安县、迭部县、张家川县、通渭县、岷县、漳县、庄浪县、渭源县、泾川县、华亭县、静宁县、陇西县、镇原县、卓尼县、定西市安定区、庆阳市西峰区、会宁县、宁县、临洮县、碌曲县、康乐县。
  陕西省(36个):宝鸡市金台区、南郑县、留坝县、凤县、汉中市汉台区、陇县、麟游县、太白县、宝鸡市渭滨区、眉县、西乡县、岐山县、千阳县、城固县、扶风县、凤翔县、佛坪县、镇巴县、永寿县、洋县、石泉县、周至县、武功县、乾县、彬县、长武县、咸阳市杨陵区、兴平市、西安市碑林区、汉阴县、宁陕县、紫阳县、礼泉县、西安市雁塔区、户县、西安市莲湖区。
  重庆市(10个):合川区、荣昌县、潼南县、大足县、双桥区、铜梁县、北碚区、壁山县、永川区、梁平县。
  云南省(3个):绥江县、水富县、永善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隆德县、泾源县、西吉县、彭阳县、固原市原州区。